滴灌作物长势喜人。王金玲摄
隆冬时节仍在进行主管道施工。 高婕摄
滴灌管带铺设与玉米播种同时进行。 王飞飞摄
绿色草原牧场对进场的每盘滴灌管进行抗水压测试。 黄福良摄
前期播种与滴灌管带同时铺设。 王金玲摄
□张义巍 梁岩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隆冬时节,皑皑白雪覆盖下的黑土地正在休养生息,为新一年的春耕积蓄力量。与黝黑的土地一起积蓄力量的还有北大荒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滴灌专班的工作人员,他们利用冬闲时间,对进场的每一批次、每一盘滴灌管进行抗水压测试,以防止混入抗压能力差的管带影响春耕生产。多年来,一直在与春旱抗争的他们,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项与抗旱相关的工作,在旱地突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难题 干旱扼喉 高产无解
齐齐哈尔分公司下辖的11个农牧场分布于齐齐哈尔、大庆两市八个区县境内,所有的旱田都处在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干旱地区。多年来,春旱和伏旱像两座大山一直压在11个农牧场肩上,扼住农业稳产高产的脖颈,堵住农业单产提升之路。
在齐齐哈尔分公司农业水利战线工作了20多年的韩明政回忆起这些年的抗旱之路感慨颇多,当被询问哪年旱情最严重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分不出哪年最严重,我在这工作了20多年,几乎年年春旱,春旱是这里的常态!”
春旱和伏旱是一对残酷的“兄弟”。这里的职工与春旱对抗了几十年,从曾经的挖坑点水播种到罐车拉钩滤水播种,再到后来相对高效的喷灌,职工的抗旱之路处处艰辛。有的职工好歹把种子播到了地里,家里也要备着第二套种子,以备春旱毁苗。有老职工回忆,自己家甚至有春天播了三四次种才出苗的经历。
春旱虽可怕,但尚可与之周旋。如果遇到了伏旱,那等待职工的不只是减产,还可能是绝产。
2014年,齐齐哈尔分公司绿色草原牧场遇到了一场伏旱,从6月15日开始一直到8月份的40多天里,没下一滴雨。本就属于抗旱作物的玉米,在抽雄吐丝关键期叶子枯黄卷曲,许多玉米穗不结籽只留下了一米多高空秆。职工称这样的旱为“卡脖旱”,卡得农场和职工心痛不已。
过坎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然而,在这条路上,各种难题就像无尽的波浪层出不穷,缺少技术人员这道难题首先横在眼前,齐齐哈尔分公司在各农牧场成立了滴灌专班,建立了滴灌服务队,人员的框架很快搭建了起来。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拉齐标准、提高水平成了分公司最急切的事。
于是,一场场以“滴灌”为主题的培训在分公司、农场两级中不断开展。培训讲师中,有科研院所教授级专家,也有农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将课堂设在各个与滴灌相关的农业现场,内容跨越春种、秋收,涵盖投入、产出大小细节,在不断的试验中,解决了大大小小100多个问题,使得从新疆、内蒙古引进的滴灌技术与北大荒种植模式充分融合应用。
在解决了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后,齐齐哈尔分公司开始在控制成本上下功夫。
在无数次调研后,分公司确定了滴灌材料采购“同等质量比价格、价格一致比服务、有关种植者应参与采购比选环节”的原则,允许以农场为单位组织自主统一订货、规模化采购的办法,吸引了多家滴灌厂家参与分公司滴灌材料供货竞价比选,将滴灌材料和安装费以及运行管理综合成本每亩降低至200元以内,与各场刚接触滴灌第一年相比,亩综合投入节约占比近10%。
不仅如此,为了补足完善滴灌地块配套灌溉设施短板,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分公司党委慎重决策,向农牧场提出了滴灌配套田间设施投资和每年材料投入成本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回收机制指导意见,支持想干事、能干事的滴灌推广先行农场,拿出分公司自有资金借给农场,鼓励农场利用分公司支持的资金完善滴灌地块所需配套灌溉设施短板,并对资金使用情况通过滴灌见效面积给予评价考评,同时将滴灌投入回收政策执行情况一并列入农牧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办法严格执行。
大刀阔斧解决了一道道难题,2023年齐齐哈尔分公司顺利推广无膜浅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13万亩,在2023年的春旱中,滴灌催动了种子萌发的进程,不仅玉米、大豆率先萌出,还做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
答案 黑色管带 无膜滴灌
面对扼喉之手,齐齐哈尔分公司党委决心寻找解决办法,怎样才能做到既能抵御灾害风险稳定粮食总产,又能挖掘旱田潜力提升单产?齐齐哈尔分公司上上下下一直在寻找科学抗旱稳产增产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初,分公司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一段普通公路边的田地里,在若隐若现很难引起行人注意的黑色滴灌管带上找到了答案。
通过多次考察论证,当年5月,分公司借鉴内蒙古模式,引入了无膜浅埋滴灌这项抗旱增产技术,并在分公司范围内开展了验证试点。技术引进第一年全分公司试点面积仅450亩,由于刚接触此项技术用于生产,技术人员在试验田管理上还无法完全达到技术引进地区标准,但即使如此,依然在南部第一积温带的绿色草原牧场创造了小区试验的可喜产量,是该场类似条件地块近年来常产的近1.26倍。之后分公司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内蒙古、新疆多地进行考察调研,并多次邀请国内院校专业团队到分公司实地进行技术指导。
有了充分的理论积累,2022年齐齐哈尔分公司滴灌面积扩大到3.6万亩,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不同种类的滴灌标准化示范田布点,各场示范田当年成绩喜人。同处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泰来农场玉米滴灌示范田实收每亩1120公斤,售价2.4元/公斤,效益喜人。
在风沙较重、地力条件较差的大山种羊场,滴灌玉米示范田每亩实收产量达778公斤,创该场历年新高。
2023年公司计划将滴灌面积扩大到13万亩,反复论证后,分公司党委首次提出通过滴灌地块全面积规范化管理,实现大田滴灌地块产量整体提高15%以上任务目标,为今后全域适合地块推广这项技术做好关键示范。
可期 挖掘潜力 提升单产
春去、夏过、秋至、冬藏,在滴灌实验推广的第三年,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滴灌技术在齐齐哈尔顺利落地的丰富经验。
2023年,绿色草原牧场6.4万亩耕地采用了大垄双行无膜浅埋滴灌种植技术,滴灌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50公斤,最高产量达到1013.45公斤,实现了沙土地玉米吨粮突破。也是在这一年,分公司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种植的13.11万亩耕地,玉米保苗由3500~4000株增加至5000~6000株,亩均增产200公斤以上,增效300元以上。实现了多年来抵御灾害风险稳定粮食总产,挖掘旱田潜力提升单产的愿望。
新的一年,分公司还将结合滴灌推广,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提升农机环节作业质量,强化农时农事方面的管理,引导种植者和土地经营者转变旱田粗放管理观念。同时,还将采取鼓励土地联户统种统管或试点土地内部流转公司化统营、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进一步积累滴灌应用经验,实现低产田稳产增产与高产攻关双管齐下,辐射带动旱田均衡增产。
探索的步伐还将继续,分公司正利用冬训的宝贵机会复盘总结出滴灌全程机械化管理操作凯发国际官方网址的解决方案。根据区域土质条件和不同的积温气候特点,总结适宜垦区旱田推广的齐齐哈尔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高产技术模式。通过这些努力,为职工提供更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2024,未来可期。